大屯國小推動綠色學校首頁

緣起:由於老樹是人類和大自然及珍貴的資產,因此從一九九五年起,台北市便開始結合社區資源,動員鄰里的力量,把這些老樹視為「活古蹟」,引入文化資產中妥善保存。 除了教育宣導以及建立尊重生命、保育綠色資源的觀念,並且著手研擬『臺北市樹木保護自治條例』 ,如此雙管齊下,希望能建造一個可以呼吸的都市、一個清新如翠玉的家園。

標準:依據「臺北市樹木保護自治條例」,首先針對具保存價值之樹木進行調查,建制「綠色資源檔案」,列入追蹤保護。其中定義受保護樹木之標準為

樹胸高直徑(胸徑)0.八公尺以上者。

樹胸圍二.五公尺以上者。(註1)

樹高十五公尺以上者。

樹齡五十年以上者。

珍稀或具生態、生物、地理及區域人文歷史、文化代表性之樹木,包括群

 

體樹林、綠籬、蔓藤等,並經主管機關認定者。

註1:

樹胸高直徑係指離地一.三公尺所量測之樹木直徑,樹胸圍係指離地一.三 公尺所量測之樹木周圍。

 

想知道胸徑、胸圍、樹高、樹齡、珍稀樹木是怎麼調查、認定的......

 認養:建立了樹籍資料後,還要追蹤保護,而認養是一個樹木保護的好方法。以學校而言,藉由認養校園樹木,可以建立愛護樹木觀念,並且學習如何測量樹木基本資料、觀察樹木生態以及了解樹木的時序變化,更可以培養小朋友愛護自然之責任心。因此,學校實施認養校園樹木的活動時,不應該只是為了節省澆水的人力,應該安排教學課程來幫助學生學習,才不會變成「反教育」。

 

想參考宜蘭縣樹木保護資訊網「認養校園樹木活動單」......

移植:基本上,受保護樹木非經主管機關許可,不得砍伐、移植或以其他方式破壞,但是由於少數公共工程或私人土地之開發,無法現地保留,而需要移植保育時,為確保樹木移植之存活,應該要注意以下幾點:

應有時間規劃,不可驟然進行移植,以幫助植物儘快恢復生命力。

於斷根前作適度的整枝修剪,但是應避免造成植株裂傷,並保持該樹種良好

 

之樹型。

斷根處理應分二次以上進行,最後一次斷根後應間隔30 至 60 天等待鬚根長

 

出,根系恢復生長後再行挖掘。

植穴開挖的大小,一般以根球直徑之 2 倍為宜,深度則與根球高度相同。

運輸時,最好用網布覆蓋,防止強風、烈日之害,並保持根球完整及濕潤。

 

想知道更多有關移植的技術問題......


威脅:雖然已經有「臺北市樹木保護自治條例」,老樹仍面臨到不少的生存危機,需要你我共同來參與保護。常見的威脅如下:

樹幹基部被水泥、柏油或PU所封住,使雨水無法下滲,影響老樹吸收水份和

 

根部的呼吸,應該改採透水性鋪面......等措施。

老樹對於昆蟲造成的傷害抵抗力較差,也常有白蟻築巢,使得樹幹基部的支

 

撐力大為減低,非常容易倒伏。芝山岩的大樟樹就曾面臨這種危機。

老樹常因道路拓寬或建築需求而加以移植,但是老樹移植的存活率本來就不

 

高,加上許多不當的移植,更使老樹的存活更是艱難。

老樹因樹身過重而使樹幹基部無法支撐而斷枝或倒伏。台北市立師院的百年

 

菩提樹,單側樹枝延伸的很長,學校因此為菩提樹架設支柱,以避免樹枝因

 

為重力而折斷。

人為的破壞在深山中十分常見,都市中常見「到此一遊」之類的刻字。

榕樹與雀榕等桑科榕屬的纏勒植物,以其粗壯的支持根緊緊包覆老樹,妨害

 

老樹的生長,最後使老樹無法成長而死亡。

其他:如果您還想更進一步瞭解台北市政府對老樹保護實施的活動及相關資源,請參考台北市政府文化局的網站「台北市的綠」 或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推展樹木保護教育實施計畫

最近更新日期:2005/03/22 |網站管理員:曾俊明